依據 Google 關鍵字搜尋結果
痞客邦 PIXNET
首頁
部落格
邦邦
運動
PIXstyleMe
3C
電影
旅遊
親子
美食
遊戲
PIXgoods
訂好位
親子育兒
今日熱門
分享培養&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各國鞋子尺寸對照表
孕婦亂亂聊:發現懷孕的那一刻心情五味雜陳!
【新北特色公園】三鶯棒壘球運動公園遊戲場~小泰山go!叢林探索...
[分享] 懷孕初期的(正常)症狀
達人話題
2018年(民國107年)人事行政局行事曆_連續...
by 小妞的生活旅程
【好物分享】日本超夯小v鬆餅機 Vitantoni...
by 壞波妞
【新北特色公園】三峽龍學公園~甲蟲主題...
by 小Yo之家
♥♥ 2018最新 ♥♥ 假日特輯-有小孩必看!43...
by 捲捲頭
【9y2m】老神在在的小露期中考
by 凱莉哥
編輯力推
不用到泰國 品嚐正宗泰國菜 這6家hen可以
東京四五月限定 絕美藍紫色花海
推美食、拿獎金!痞客邦老饕都可以參加喔!
神祕>>你知道最近手搖飲界發生什麼素嗎?
親子飯店南方莊園美食升級 網友瘋朝聖
訂好位
×
找文章
找部落客
登入
那羅部落泰雅文苑
跳到主文
座落在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的那羅部落, 提供原住民孩童一個溫馨與愛的家,關懷、聆聽、陪伴及輔導需要幫助的孩童, 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及思考空間,培養獨立思考、積極進取的人格 建立對自身泰雅文化瑰寶的認同感及自信,創活泰雅文化及傳承 經驗傳承協助其他部落,扶持弱勢族群及愛人
部落格全站分類:
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an
26
Mon
2015
10:30
懷念Yabai的日子
今天是Yabai 離開我們的日子, 一磚一瓦, 溫暖的家, 一個可以讓我們安心居住的家, 是父親一手建造起來的, 謝謝父親帶給我們的一切.
這些大石頭是父親從河床搬上來建造房子用的, 依稀還記得當年揮汗如雨的情景, 依舊歷歷在目.
每當櫻花盛開時節,就讓我們想起父親的到道別的時刻.看著櫻花, 回憶起許多往事與感恩, 櫻花語中代表生命的循環,正好代表著每年對父親的思念和感恩.
創作者介紹
naluo
那羅部落泰雅文苑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0)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20)
發表留言
#1
聖安琪貞女(1540年)聖趙榮司鐸殉道(1749年)
於 2015/01/27 09:25
希10:1-10
詠40上主,看,我已到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谷3:31-35
那時,耶穌的母親和祂的兄弚們來了,站在外面,派人到祂那裡去叫祂。群眾圍繞耶穌坐著,有人對祂說:「看,祢的母親和祢的兄弟在外面,要找祢呢!」
祂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祂環視那坐在祂周圍的人說:「看,這就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弚!凡遵行天主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親。」
默想
在上星期六的福音裡,那穌的親戚說祂瘋了。今天我們又看到這些親戚陪著瑪利亞來找耶穌,他們是陪這位老媽媽來找兒子嗎?是要勸耶穌停止祂的工作嗎?或者是要加入比家族或血統更重要,那就是天主的旨意。這是祂生命的熱情和動力,凡不歸順於天主旨意的,就與祂無份。瑪利亞在此時與其他親戚仍是「外人」,她和我們一樣,經過十字架的考驗合格後,就真正成為「在耶穌內」的人。
#2
聖多瑪斯.阿奎納司鐸(1274年)
於 2015/01/28 12:50
希10:11-18
詠110 上主,看,我已到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谷4:1-20
那時,耶穌在海邊教導人,一大群人圍著祂聚集起來,所以祂上了一隻小船,坐下來;船下來;船在海中,全部群眾都在海邊的陸上。祂用比喻教導他們許多事。祂教導時這樣說:「你們聽啊!有個撒種的人出去播種。(...)」那些跟祂一起的人和那十二人就問這些比喻的含意,祂對他們說:「天主國的奧祕已給了你們,但對於那些外人,
一切都用比喻,使他們看了又看卻不明白,聽了又聽卻不領悟;不然,他們必會悔改,能得赦免。(...)撒種的人撒的是天主的話」那些撒在路旁的,是指人一聽了這話,撒旦馬上來,把撒在他們心裡的話奪去.同樣,那些撒在石地上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立刻高興的話奪去。同樣,那些撒在石地上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立刻高興地接受,但他們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因這話的緣故發生磨難或迫害,他們便立刻跌倒放棄。那些撒在荊棘裡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卻有今世的焦慮,財富的迷惑及種種慾望擠進來,把這話窒息了,不能結出界實。但那些撒在好地裡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並接受了,結出的果實有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
默想
這段福音再次顯出耶穌「內外有分,親疏有別」的態度嗎?耶穌這樣做似乎很不公平。但回心一想,耶穌給外人和自己門徒的基本教導都是一樣的。祂撒了同樣的「種子」,這樣很公平。祂給門徒快速而確定的解釋,要求門徒結出應有的果實,也是合理,因為他們是門徒。至於外人聽到耶穌的比喻,等於接受了種子。除非他們所有領悟或渴望來跟隨耶穌,否則那種子仍然在他們心裡,因應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天主聖言的能力,不在於量而在於質。
#3
聖王炳及同伴殉道(1858年)聖福若瑟司鐸(1908年)
於 2015/01/29 10:06
希10:19-25
詠24上主!這是尋求祢聖容的子民。
谷4:21-25
那時,耶穌對群眾說:「人帶燈來,怎會用盆子蓋住,或放了在床底下,而不是放在燈檯上呢?因為凡隱藏的事無非為了被彰顯,秘密的事無非為了被顯揚。誰若有耳能聽的,聽吧!」
祂又對他們說:「要留心你們所聽見的。你們用怎樣的尺度衡量,並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已有的,還要給他更多;而那沒有的,連他原有的也要被拿走。」
默想
人看不見,原因很多。除了那發光的燈被完全遮蔽之外,也可能是人寧願留在一團雲霧裡而不出來。在雲霧裡所見的光雖然朦朧,但不刺眼。同樣,我們面對真理的心態和方法,也是如此。有些時候,為免被真理的光所刺痛,我們搬出各種概念、解釋、傳統和祖先遺訓、社會條件和現實限限制等等,來安全地包圍自己,以免被真理的光曲曲折折地射進來,被調合我們的眼光,受我們的操控和宣傳。但耶穌,說凡隱藏的事必被彰顯。願我們敢於接受真理之光,因為真理要使我們自由。
#4
常年期第三週
於 2015/01/30 09:55
希10:32-39
詠37義人的救助是來自上主。
谷4:26-34
耶穌說又說:「天主的國好像一個人在地裡播種,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子發芽生長,他卻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土地自然出產五穀:先發苗,後吐穗,然後穗上結滿穀粒。當穀物成熟時,他便立刻派人拿鐮刀收割,因為收穫的時候到了。」
祂又說:「我們可以把天主的國比作什麼呢?或者用什麼比喻來說明它呢?它就像一顆芥子,撒在地裡時,是地上一切種子中最小的,一種下了,它長起來,成為一切蔬菜中最大的,又長出粗大的分枝,使天空的鳥能在它的蔭下棲息。」
祂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能聽懂的來宣講聖言。若不用比喻,祂就不對他們說什麼,但私下對自己的門徒解一切。
默想
我們睡著時,心肺等各器懂得自動運作,這是天主在人身上的巧妙創造。如果有人在睡前命令自己的心肺如常運作,吩咐小麥要長高幾分,又指揮月亮在明早退回而讓太陽出來,我們都會說這個人是「傻瓜」。要完全控制自己生命中的一切,就像在客滿的飛機上要衝進控制室命令機長做這做那一樣。這種人生充滿憂慮,看不見其他人的存在,也不知道人生是互相依存、彼此幫助的,當中還有天主奧妙的安排。老神在在我們越放手給天主,人生越精彩,越接近天主的廣闊高深。
#5
聖若望鮑高司鐸(1888年)
於 2015/01/31 09:45
希11:1-2,8-19
路1:69-75
主,因為祂眷顧了祂的子民,拯救了祂的民族。
谷4:35-41
那天傍晚,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對岸去吧!」他便離開群眾,就把祂和祂坐著船帶走了,其餘的船也跟祂一起去。但狂風驟起,波浪打入船裡,以致船積滿了水,祂卻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覺。他們喚醒祂,說:「老師!我們快沒命了,祢不管嗎?」
祂醒過來,斥責了風,並對海說:「安靜!不要作聲!」風就停了,海上非常平靜。祂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害怕?你們沒有信德」他們卻非常驚訝,彼此說:「這人究竟誰?連風和海都聽從祂!」
默想
人生像汪洋中的一條船,誰沒有受過風浪?是呀!而且耶穌往往在船尾睡著呢
!聖女小德蘭廿四的生命裡常常是這樣,每天的生活瑣碎重複,也會感到孤獨無助。她的日記裡每隔不久便寫道:「耶穌在我的小船裡睡著了。」她不會因此受到困擾,她的確沒有也不渴望高超飛昇的祈禱經驗。她說:「我在想,祂來我這裡是要找到休息,其他人完全不讓祂休息啊!」她是這樣在靈魂的黑夜裡,看到其中的意義與愛情。她給我們這些沒有耐性的祈禱者,上了寶貴的一課。
#6
常年期四週主日
於 2015/02/01 07:41
申18:15-20
梅瑟向人民說:「天主要從眾百姓、你們的兄弟中,為你們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要聽從。正如你們在曷勒布集會的那天,求上主你們的天主說:『我們不想再聽見上主我天主聲音,不想再看見這烈火,免得我們死掉。』所以,上主對我說:『他們說得對。我要由他們的兄弟中,給他們興起一位像你一樣的先知。我要把我的話放在他口中,他要向他們傳逹我的吩咐
。他因我的名所說的話,若有人不聽從,我要親自他算賬。但如果有先知假借我的名說謊或借其他神明的名說話,這位先知該處死。』」
詠95你們今天聽從上主的聲音,不要那樣心頑。
格前7:32-35
兄弟姐妹們:我願意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娶妻的人專心記掛主的事,想著怎樣主歡喜;娶了妻的人卻掛慮世間的事,又想討妻子的心,這樣他的心思就分裂了。同樣,獨身的婦人或童貞女全心掛念主的事,以求身體靈魂皂聖潔;至於已婚婦人卻掛慮世間事務,又要想著怎樣使丈夫歡喜。我說的這些話,是為你們的益處,並不是要陷害你們的圈套;我只願你們作最合適的事,毫不分心地常常服事主。
谷1:21-28
那時,耶穌和門徒進了葛法翁,祂立刻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導人。他們對祂的教導感到驚奇,因為祂教導他們,像有權威的人,不像經師。在他們的會堂裡立刻有一個污靈附身的人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啊!我們與祢有什麼相干?祢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祢是誰:祢是天主的聖者!」
但耶穌斥責牠說:「閉嘴,從他身上出去!」污靈使那人劇烈地抽搐,尖叫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驚訝不已,彼此詢問說:「這是什麼事?這是新的教導,祂居然以權柄命令污靈,而牠們服從祂!」耶穌的名聲立刻傳遍了加里亞周圍各地。
默想
怎樣的話語才有「權威」?不是覆述別人言論的話語、不是聰明的或具攻擊的話語、也不是那些應付現實生活的明智機警的話語。這些話語,只有當它們是出於真實和真理的時候,才有權威,才會帶來真實的效果。有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鸚鵡不被野貓吃掉,就天天教導鸚鵡說:「貓來時就飛吧!」鸚鵡懂得說這話,那人便很放心。但鸚鵡最後還是被貓抓住吃了,因為牠只說不飛。同樣,把話說得好聽,滿口「主啊!主啊!」的人,不一定能進天國。
#7
常年期第四週
於 2015/02/02 10:17
拉3:1-4
詠24誰是這位光榮的君王?祂就是上主。
希2:14-18
路2:22-40
那時,按照梅瑟法律,到了取潔的日子,他們便帶著嬰孩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正如上主的法律所載:凡是頭胎生的男孩應獻給天主。(...)於是西默盎雙手把嬰孩接過來,讚頌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祢的話,放祢的僕人安然去了!因為我已親眼看見祢的救恩」,是祢準備好給萬民看見的救恩:這啟示異邦的光明,是祢子民以色列的榮耀。」(...)西默盎祝福了他們,然後對祂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被揀選,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再起來,也是人們反對的目標,且有一把利劍,將刺透你的心靈一一因此揭露了許多人的心思秘密!」還有一位女先知亞納,(...)也上前來讚頌天主,並向有期待耶路撒冷的人談論這孩子。他們按照上主的法律完成一切禮規後,就返回加里肋亞,到自己的城納匝肋去了。孩子漸漸長大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伴隨著祂。
默想
這段福音有三次提到法律:每一項事情都是「按照法律」完成。耶穌滿全了法律的要求,像大部分的猶太人和我們一樣是遵守法律的人。聖神也被提及三次:聖神臨於虔誠者身上,聖神引導他們的相遇,啟示他們認識天主的奧柲計劃,甚至要求他們超出法律,好承行天主的旨意一一聖神這些效果在耶穌身上,要隨著祂長大而越明顯有力。保祿稱法律是未成熟的信徒的啟蒙師,而成熟的信徒是跟隨聖神生活的.祈願信仰年齡少的或是資深的教友,都能領受這兩方面的恩寵。
#8
聖樂修主教殉道 聖安嘉主教(865年)
於 2015/02/03 14:39
希12:1-4
詠22上主,尋求祢的人都讚頌祢。
谷5:21-43
耶穌又乘船渡到對岸去。當祂還在海邊時,就有一大群人聚集圍繞著祂。這時來了一個名叫雅依洛的會堂長,他一見耶穌,就俯伏在祂腳前,急切地求祂說:「我的小女兒一見耶穌,就俯伏在祂腳前,急切地求祂說:「↑我的小女兒快死了,請祢來給她覆手,使她痊癒,可以活下去!」耶穌便跟他一起去,有一群人跟著,擁擠著祂。那裡有一個婦人,患血漏病已十二年,(...)摸了耶穌的衣服,因為她這樣:「只要我摸到,即使只摸到祂的衣服,我就會痊癒!」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覺得身上的那個病也被治好了。(...)他們來到會堂長的家,祂看見人們在痛哭,大聲哀號,一片混亂。祂便進去對他們說:「為什麼這樣擾亂和哀哭?孩子不是死了,只是睡著了。」他們就嘲笑祂,但祂把眾人趕出去,只帶著孩子的父母和跟祂來的門徒,進了孩子所在的房間.祂握著女孩的手,對她說:「塔里塔,古木!」翻譯出來就是:「小女孩,我吩咐你,起來!」那女孩立刻起身,開始行走;原來她已十二歲。他們非常驚訝.但耶穌嚴厲地命令他們,不要讓任何人知道這事,又吩咐他們拿東西給女孩吃。
默想
會堂長有幾個?正如福音裡也有幾個瑪利亞,但我們習慣除了耶穌的母親以外,都把她們當作是瑪利亞瑪逹肋納。那麼,雅依洛是那些指責耶穌安息日治病的會堂長之一嗎?無論如何,他這個會堂長經驗到天主對人的憐憫如何超越法律和理智。惟有當「心靈」遭遇危難時,我們的人性才稍稍恢復;唯有當會堂長的女兒病重時,他在耶穌面前才回復父親的身份。學習、旅遊和訓練能啟發理智和獲得技能,但「真我」不在於理智而在於心靈。除非心靈開放,否則永遠沒有改變。
#9
聖女亞加大殉道(250年)
於 2015/02/04 10:35
希12:4-7
詠103上主的慈愛永遠臨於敬畏祂的人。
谷6:1-6
那時,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祂的門徒跟隨著祂。安息日到了,耶穌開始在會堂裡教導人。眾人聽了都驚訝地說:「這個人從哪裡得來這些本事呢?所賜給祂的是何等的智慧,藉祂的手顯出何等的奇能!這不就是那個木匠、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逹和西滿的兄弟嗎?祂的姐妹不是不住在我們這裡嗎?」他們便對祂起了反感。
耶穌就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故鄉、自己的親族和本家以外,到處都受人尊敬。」祂不能在那裡行什麼奇能,除弓給幾個病人覆,治好了他們。他們不信的心態,使祂感到詫異。
默想
人的本性不喜歡改變,因為「改變」是指出人類失去了某種把握,又要付出比平常更多力量去適應。無論是外在的氣候和環境改變、或內在因年齡杏疾病的身體改變、或親人朋友的改變,我們的心神和情緒都會困擾,甚至發出各種言行表示反對,要求變回老樣子。耶穌的同鄉用惡劣的態度,要求耶穌變回一個簡單的木匠之子。但耶穌是強壯的,祂志向堅定,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不再受同鄉不成熟的觀念所限.同樣,我們也需要這種成長突破,別做幼稚的基督徒。
#10
聖保祿三木及同伴(1597年)日本殉道者
於 2015/02/05 13:36
希12:18-19,21-24
詠48天主,我們在祢的殿裏,默想祢的。
谷6:7-13
那時,耶穌把那十二個人召來,開始派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給他們制服污靈的權柄,並吩咐他們除了手杖以外,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糧食或包袱,腰袋裡不要帶錢,但要穿涼鞋,不要穿兩件衣服。祂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哪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直到你們離去。若有任何地方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要把腳下的塵土跺掉,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
他們便出去宣講,叫人改過自新,驅除了了很多魔鬼,給很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們。
默想
耶穌派門徒出外傳福音的裝備,不是詳細牧民計劃、沒有幾年的神學學習、沒有教理書或播放音樂和電影的工具、甚至沒有住宿的安排或旅程的時間表!馬爾谷福音的描述,也不說明他們這次福傳之旅的任何報告、評告或改進的建議(不像路加福音都有提到)。我們只見這些凡人憑著對耶穌的信心,勇敢地讓自己暴露於各種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境中,執行他們的使命。所以,在我們計劃周詳的福傳工作裡,讓我們緊記耶穌的方式。因為有祂,才使一切產生效果。
#11
常年期第四週
於 2015/02/06 09:23
希13:1-8
詠27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
谷6:14-29
那時,黑落德也聽這事,因為耶穌的名已傳揚開了。有人說:「洗者若翰死而復活了,所以那些奇能在祂身上運行。」另外有人說:「祂是厄里亞。」還有人說:「祂是先知,就像那些先知中的一位。」黑落德聽了卻說:「被我斬首的若翰復活了!」原來,當初黑落德派人逮捕了若翰,把他捆綁在監獄裡,是為了他兄弟斐理伯的妻子黑落狄雅的緣故;因為黑落德娶了這女人為妻,而若翰曾對黑落德說:「你這樣佔有你兄弟的妻子,是違法的!」黑落狄雅便對若翰懷恨在心,想殺死他,但無從下手。因為黑落德敬畏若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義聖潔的人,所以保護著他。黑落德聽若翰說話時,雖然深感不安,但仍樂意聽他。(...)黑落德王非常難過,但在賓客面前已發了誓,就不想拒絕她,於是立刻派了侍衞,下令把若翰的頭來。侍衞便去,在獄中把若翰斬首,將他的頭放在磐子上,端給女孩;女孩接過來,交給她的母親。若翰的門徒聽到這消息,就來為他收屍,葬在墳墓裡。
默想
暴君對付真理和正義的方法,常常是「斬首」,但這反而是叫真理和正義遍地開花的方法。砍一個頭,必有二十個頭長出來,這是黑落德的親身經驗。但由於他的惡行和被罪過重壓的良心,這種經驗總使他難受。若翰永遠是讓黑落德困擾不安的「丟鬼」,提醒他有一個良心。但若翰不能再被斬首了,人沒有辦法殺死自己心裡的鬼,反而杯弓蛇影,看見誰也覺得是若翰復活。黑落德終生承受這詭異的痛苦,相似他的父親大黑落德那因淫亂和濫殺無辜,最終瘋癲而死。
#12
常年期第四週
於 2015/02/07 09:01
希13:15-17,20-21
詠23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
谷6:30-34
那時,宗徒們回來,聚集在耶穌身旁,向祂報告他們所做的和所教的一切。祂對他們說:「來,你們獨自去一個僻靜的地方,休息一會吧!」因為有很多人來來往往,使他們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於是他們獨自坐船離開,到了一處偏僻的荒野。許多人看見他們離去,都知道他們要去的地方。人們就從各城步行出來,一同跑往那裡,並且先他們一步到逹。
祂一上岸,看見大批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腸,因為他們好像是沒有牧人的羊群,祂便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默想
雖然耶穌最後還是工作,但祂的大前題是:「休息一會吧!」不僅為了一起吃一餐安樂的飯,要要靜默和祈禱。現代人的電話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用盡一分一秒,使人沒有真正的休息。熱心的教友在工作時間以外,更安排午餐祈禱會、晚上進修各種信仰課程。頭腦一直處於最高效能的速度,甚至幾項工作同時進行。當有些空閒時間,便打開電視或電腦播放節目,讓放鬆的腦不經過濾地吸收時間,便打開電視或電腦播放節目,讓放鬆的腦袋不經過濾地吸收各種資訊。「休息一會吧!」耶穌邀請你和祂一起休息,天知道你累了。
#13
常年期第五週主日
於 2015/02/09 14:09
約7:1-4,6-7
人生在世豈不像在服氏役?他的歲月如同僕人的時日,有如奴隸渴求夜晚的陰涼,傭工人期盼工資。我也好歷經痛苦的長夜,我躺在時間:「幾時天亮?」我起來時想:「黑夜幾時來臨?」我輾轉反側,直到天亮。我的時光飛逝,快如織梭,臨到生命盡頭,毫無希望。祢知道,我的生命只是一口氣,我再也看不見幸福。
詠147請讚頌上主,祂醫治了破碎的心靈。
格前:9:16-19,22-23
兄弟姐妹們,實際上,我可誇耀的理由,並非我傳福音,因為我是被迫去做的,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假如我傳福音是出於自願,我就配得賞報。但如果不是出於自願,我只不過是執行交托給我的職責,那麼,我的賞報又在哪裡?就在於我傳福音時,不收報酬地獻上福音,這樣就沒有濫用我在這福傳職務上的權利。所以,我固然不受任何人的管束,但為了贏得更多人,我甘願作眾人的奴隸。對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要與人共享福音。
谷1:29-39
那時,耶穌同雅各伯和若望進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西滿的岳母病了,躺在床上發燒,他們立刻告訴耶穌。耶穌來到,握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燒就退了,她就服侍他們
。到了傍晚,日落後,人們把所有患病和附魔的人帶來見祂,全城民眾聚集在門口。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疾病的人,也驅逐了許多魔鬼。祂不許魔鬼說話,因為它們知道祂是誰。
清晨,天還未亮,祂便起身出來,到荒野地方去,在那裡祈禱。西滿和同伴們到處找祂,找到了祂就對祂說:「大家正在找祢呢!」耶穌說:「我們走吧!到鄰近的村莊去,我也要在那裡宣講。因為我正是為這事出來的。」於是祂走遍整個加里肋亞,在他們的會堂裡宣講,也驅逐魔鬼。
默想
的碓,每個人都需要獨自一人的安靜時間,讓個人面對自己,回歸真實自己,但這不是指睡眠時間。有些人,尤其青年,很害怕獨自一入的孤寂,怕的其實是面對真實的自己。另一種極端是自我封閑,躲避與人接觸卻流連網絡,現代稱之宅男宅女。耶穌獨自一人的時間並非為了躲避群眾或工作,反而幫助祂更真實地回去與群眾相處。無論祂在哪裡,湧來的群眾不斷請求祂做這個做那個,其中必定有些蠻不講理的人惟有內心充滿平安,才有力量像耶穌那樣應付一切。
#14
常年期第五週
於 2015/02/09 16:52
創1:1-19
詠104願上主因自己的化工而喜悅。
谷6:53-56
那時,耶穌和門徒過了海,在革乃撒勒上岸,把船靠岸拴好。他們剛下船,眾人立刻認出了耶穌,便跑遍那地區,到那裡。耶穌所到的地方,無論是村子、城鎮或鄉間,人們都把病人帶到市集上懇求耶穌允許他們只摸摸祂外衣的邊繸
。凡摸到的,都痊癒了。
默想
每個人都想從耶穌那裡要些東西,耶穌似乎不能自控制地滿足了每個人的意願,然而人們卑微的意願只是想治好病症。耶穌好像有無窮無盡的仁慈和能力,但祂總會希望遇見一些像祂那樣樂意給予和照顧別人的人,能與祂做個朋友。可能就是這個原因,祂喜愛瑪爾大、瑪利亞和拉匝祿:他們安靜地聽耶穌講話,興高彩烈地煮菜給祂吃、求祂來看病重的朋友。耶穌總是明白他們沒有開口的懇求,就給他們做了。我們都曾領受過耶穌給的許多恩典,讓我今天嘗試做祂真正朋友。
#15
聖女思嘉(547年)
於 2015/02/10 09:38
創1:20__2:4
詠8上主,我們的天主,祢名在普世何其美妙!
谷7:1-13
那時,在耶穌周圍聚集了法利塞人和一些來自耶路撒冷的經師。(...)法利塞人和經師問耶穌說:「為什麼祢的門徒不遵守祖先的傳統,卻用不潔的手吃飯?」
耶穌對他們說:「依撒意亞對你們這些假善人所預言的真對,正如經上記載:『這民族用嘴巴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朝拜我也毫無意義,所教導的道理只是人的規條。』你們離棄天主的誡命,而拘守人的傳統!」
祂又對他們說:「你們狡猾地廢棄 天主的誡命,只為了守你們自己的傳統!梅瑟說過『要孝敬你的父母』,又說『咒駡父母的人該處死』你們卻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應當供養你的一份已作了科爾班一一獻給天主了。』你們就讓他不再為父母做什麼
。你們就這樣藉著所領受的傳統,廢棄了天主的話。你們還做了諸如此類的事!」
默想
這些專家和學者,給耶穌帶來的不是病人和窮人。他們有權有勢,帶著知識、學說、論據,要與耶穌一分高下。他們不是脆弱的人,總有法律保護自己,並不在乎愛心與仁慈,只著眼於對方的漏洞。所以看到耶穌的門徒不洗手,就加以控訴,那就是他們的快樂和自豪的理由。耶穌直言這些人膚淺和偽善,因為他們把天主的事理高談闊論,自己的生活卻沒有符合天主的誡命.耶穌與他們總是不歡而散。今天,我要帶著什麼來與耶穌見面和談話呢?
#16
露德聖母(1858年於法國顯現)世界病患者日
於 2015/02/11 09:35
創2:4-9,15-17
詠103我的心靈,你要讚頌上主。
谷7:14-23
耶穌又召集群眾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眾人都要聽我說,也要明白:沒有什麼從面進入人裡面的,能使人污穢;而是那些從人裡面出來的,才使人污穢。誰若有耳能聽的,聽吧!」
耶穌對開群眾,回到屋裡,祂的門徒就問祂這比喻的意思。祂對他們說:「這樣,連你們也不明白嗎?難道你們 不了解:凡是從外面進入人裡面的,不能使人污穢嗎?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入他的心,只進入腸胃,又排泄出去。」這是說明一切的食物都是潔淨的。祂又說:「從人裡面出來的,才會使人污穢。因為從人內心發出的各種惡念,比如:邪淫、偷盜、凶殺、姦淫、貪財、惡毒、詭詐、放蕩、嫉妒、譭謗
、驕傲和愚妄。這一切惡事都是從裡面出來,並使人污穢。」
默想
當法利塞人缺乏內外的整合,不看重內涵時,他們的思想就義無反顧地轉向關注外表、法則和辯論。耶穌提醒眾人,誠於衷而形於外。宗教信仰並不是關心物件和理論,而是關於人,關於你和我!是關於你用哪種心態來面對這世界、面對別人,和面對天主。宗教信仰也不是關於個人的情緒或感覺,而是關於面對耶穌所作的決定與堅持、是關於福音對你的心靈生活起了什麼「化學作用」,那就是:把惡行改掉、改為善行;把詛咒變成祝福;把痛苦變成祈禱。
#17
常年期第五週
於 2015/02/12 12:00
創2;18-25
詠128敬畏上主的人真是有福。
谷7:24-30
那時,耶穌從那裡動身,往提洛境內去。祂進了一戶人家,不想讓人知道,卻總是隱藏不住。立刻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靈附身,一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祂腳前一一這婦人是希臘人,屬於敍利亞的腓尼基族一一她懇求耶穌驅除她女兒身上的魔鬼。
耶穌對她說:「應該先讓孩子們吃飽。拿孩子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好的。」
但婦人回答祂說:「是的,主啊!但桌子下的小狗也吃孩子們的碎餅。」
耶穌對她說:「就憑這句話,你回去吧!魔鬼已從你的女兒身上出去了。」她便回去她的家,見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經出去了。
默想
腓尼基人有高度的文化,發明文字和記錄星象圖。各種工業包括紡織、漂染、金工和玻璃技術,在口代都是一流的。他們是外向且有智慧的民族,是高超工匠和偉大的航海家,甚至去過大西洋.相比之下,猶太人算是內向且封閉的,很少見過海的偉大,卻把他們的湖稱為海,還把外邦人叫作「狗」。。耶穌來到那個外邦人的地方,「遥距」地治好了附魔的女孩。這是耶穌與外邦人初步接觸的情況就是「不接觸」,不像祂摸摸痲瘋病人或拉著女孩的手起來,卻更顯出耶穌超凡的能力,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18
聖藍旺司鐸殉道
於 2015/02/13 10:55
創3:1-8
詠32罪惡蒙赦免的人,真是有福。
谷7:31-37
那時,耶穌又出發,離開提洛地區,經過漆冬,沿著加里肋亞海邊,來到十城區。這時,人們帶著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到耶穌,求耶穌給他覆手。耶穌帶他離開人群,來到一邊,用手指伸進他的耳朵,又吐唾沬抺他的舌頭,然後望天歎息,對他說:「厄法逹
!」就是說:「開了吧!」他的耳朵立刻開了,舌結也解了,開始清楚地說話。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把這事對任何人說,但祂越囑咐,他們越到處宣揚。人們知道後不要把這事對任何人說,但祂越囑咐,他們越到處宣揚。人們知道都不勝驚奇,說道:「祂所作的一切事都好!祂使聾子聽見,啞巴說話!」
默想
十城區也是外邦人的地方,人們帶這個聾啞人來見耶穌,只期望祂覆手。可是,與昨天「遥距醫治」的事件相反,耶穌拉著他走了一段路,又「用手指伸進他的耳朵,又吐唾沬抺他的舌頭」。這麼多的接觸,使我們覺得奇怪,而且更沒有提及信德、得救或驅逐魔鬼的事。我們要怎樣這事件呢?祂這樣做,有沒有破壞了祂在我們心裡的形象?如果真的破壞了,那表示我們對耶穌的認識開始有突破,這種突破能幫助我們信德的成長,因為耶穌總不受我們觀念的限制。
#19
聖濟利祿(869年)聖默多狄(885年)
於 2015/02/14 11:00
創3:9-24
詠90上主,世世代代,祢是我們的安宅。
谷8:1-10
在那些日子裡,又有一大群人聚集,他們沒有什麼東西吃了。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很憐憫這群人,他們和我一起已經三天,已沒有什麼東西吃了。我若打發他們餓著肚子回家,他們會在路上暈倒,因為有些人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祂的門徒回答祂說:「在這荒野的地方,人從哪裡找到食物這些人吃飽呢?」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
於是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祂拿起那七個餅,祝謝了,擘開,交給祂的門徒擺上給眾吃了,他們就把食物擺上給群眾。他們還有幾條小魚,耶穌祝福了,吩咐他們也擺上給大家。大家吃了,也吃飽了,而剩下的碎塊收了滿滿七籃。當時在場的人約有四千。耶穌打發人群離去,立刻與門徒們上船,來到逹奴逹地區。
默想
這是耶穌第二次增餅的奇蹟。第一次是發生在猶太的人的地區,用猶太人的話語來祝福,人們吃飽以後收集了十二筐餅。匡是猶太人用的籃子,表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和十二宗徒。耶穌這次增餅是在外邦人地區,用外邦人的話語祝福食物,人們吃飽以後收集了七籃餅。籃是外邦人用的,七是指猶太人所認定的一切外族的總和,也指初期教會選立的七位執事。這對我們外邦信徒來說,非常有趣!原來耶穌在祂最初開始的使命裡,無論教導、醫治和增餅,外邦人已參與其中了。
#20
常年期第六週主日
於 2015/02/15 07:40
上主訓示梅瑟和亞和亞郎:「如果有人皮膚上了癤子,發炎或有傷口,這些會變成癩病,那麼你們必須帶這人到司祭亞郎那裡,或是他做司祭的一個子孫那裡。就表示這人生了癩病,他不是潔淨的。司祭要宣布他是不潔淨的,他頭部正在患有癩病的。生癩病的人必須穿撕裂的衣服,披頭散發,遮住上唇,喊著說:「不潔淨!不潔淨!」」只要他生著病,他就是不潔淨的,因此他必須遠離他人,住在營地之外。
詠32上主,祢是我的避難所,在我四周洋溢著獲救的喜樂。
格前0:31__11:1
兄弟姐妹們,你們無論或吃喝什麼,一切都要光榮天主而作;但你們不可以使猶人、希臘人或天主教會的人跌倒。你們要像我這樣,在一切事上盡力使每個人喜悅,不求自己的益處,卻為大眾的益處著想,使他們也能得救。你們要效法,正如我效法了基督一樣。
谷1:40-45
那時,有個患痲瘋病的人來找耶穌,跪下求祂說:「如果祢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動了憐憫的心腸,伸出手來摸摸他。對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痲瘋病立刻離開了他,他就潔淨。耶穌嚴肅地警告他,立刻催他離開,對他說:「你要注意,不可把這事告訴任何人!但去找司祭檢驗你,為你的潔淨,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作為證據。」但那人一出去,就開始極力宣講,把這件事傳揚開了,使耶穌再不能公開進城。但即使祂在外面偏僻的地方,人們還是從各地來找祂。
默想
無論在哪個時代,痲瘋病患都都是隔離的邊緣人。即使現代社會,痲瘋病已有藥可醫;但他們痊癒後,外表的改變使他們難以融入大眾社會,他們的子女也可能承受歧視。教會和社區慈善團體有各種服務,有義工和醫療隊,探望些住在痲瘋康復村的人,安排節日的表演和活動;又協助他們的子女入讀常規學校,使他們能像常人一樣身心健康成長。除了痲瘋病者以外,現代社會裡的邊人也不少,例如:獨居老人、留守兒童、長期待業者,等等。我們也要向他們伸出援手。
文章分類
部落之聲那羅真美 (1)
那羅真美 (11)
山的故事 (4)
那羅有情 (11)
雲的故鄉 (0)
織女與獵人 (0)
酒鬼與妓女 (0)
好的無比每一天 (1)
9月 (1)
我只要健康 (1)
戒酒 (1)
心靈維他命 (4)
聖方濟.沙雷 (3)
生死之間 (1)
達賴喇嘛語錄 (1)
其他 (1)
泰雅勇士盃籃球賽 (1)
年度賽事 (18)
部落論壇 (2)
人物特寫 (7)
兒童少年青少年創作園地 (4)
泰雅文苑 (5)
作品集 (6)
看圖說故事比賽 (2)
歌曲集 (4)
最新動態 (106)
我的泰雅文化 (2)
尖石友愛團 (5)
開會記錄 (2)
人物專欄 (4)
近期活動 (48)
友愛團動態 (13)
友愛團在尖石 (61)
寶島義工團 (2)
活動通知 (7)
寶島紀事 (3)
一月份 (1)
十二 (1)
十一月 (1)
十月份 (1)
部落經濟蔬果補給站 (13)
未分類文章 (31)
最新迴響
近期文章
回憶五十 我記憶中德蘭
心飛戀餃~飛進了異國婚禮!
交大山服~課表
福至心靈
交大山服09~10原夢營活動
友愛團-2月溫馨送到家
2月友愛團活動-溫馨送愛到家
我的父親 巴善喜嵐
兩周年的奉獻彌撒:致摩度.巴善
慧珍與菲立普的異國婚禮
聖誕祈福~美麗的馬槽
修女之愛
歡慶友愛團十七個聖誕彌撒
泰雅孩子們請看~
12月8日~仲廷&郁純之喜宴
大霸聯盟第六季,季後賽完美落幕
情定那羅~報喜事
歡慶友愛團第十七年~聖誕彌撒
11/11(六)大霸聯盟第六季籃球賽
諸聖節十一份
個人頭像
暱稱:
naluo
分類:
生活綜合
好友:
共15位
(看全部)
地區:
新竹市
文章彙整
文章彙整
2018 三月 (4)
2018 二月 (3)
2018 一月 (4)
2017 十二月 (4)
2017 十一月 (5)
2017 十月 (1)
2017 九月 (2)
2017 八月 (4)
2017 七月 (1)
2017 五月 (3)
2017 四月 (4)
2017 三月 (1)
2017 二月 (2)
2017 一月 (2)
2016 十二月 (3)
2016 十一月 (3)
2016 十月 (1)
2016 九月 (4)
2016 八月 (3)
2016 七月 (4)
2016 六月 (4)
2016 五月 (1)
2016 四月 (1)
2016 三月 (1)
2016 二月 (1)
2016 一月 (2)
2015 十二月 (1)
2015 十一月 (2)
2015 十月 (1)
2015 九月 (2)
2015 八月 (1)
2015 七月 (1)
2015 六月 (2)
2015 五月 (2)
2015 三月 (2)
2015 二月 (1)
2015 一月 (4)
2014 十二月 (1)
2014 十一月 (2)
2014 十月 (3)
2014 九月 (4)
2014 八月 (4)
2014 七月 (2)
2014 六月 (5)
2014 五月 (2)
2014 四月 (4)
2014 三月 (4)
2014 二月 (3)
2014 一月 (3)
2013 十二月 (6)
2013 十一月 (2)
2013 十月 (4)
2013 九月 (2)
2013 八月 (3)
2013 七月 (4)
2013 六月 (4)
2013 五月 (1)
2013 三月 (1)
2013 二月 (2)
2013 一月 (1)
2012 十二月 (2)
2012 十一月 (4)
2012 十月 (5)
2012 九月 (2)
2012 八月 (2)
2012 七月 (1)
2012 六月 (1)
2012 五月 (2)
2012 四月 (4)
2012 三月 (3)
2012 二月 (2)
2012 一月 (5)
2011 十二月 (3)
2011 十一月 (3)
2011 十月 (2)
2011 九月 (6)
2011 八月 (2)
2011 七月 (2)
2011 六月 (2)
2011 五月 (1)
2011 四月 (3)
2011 三月 (5)
2011 二月 (7)
2011 一月 (5)
2010 十二月 (3)
2010 十一月 (3)
2010 十月 (3)
2010 九月 (2)
2010 八月 (2)
2010 七月 (2)
2010 六月 (3)
2010 五月 (3)
2010 四月 (3)
2010 三月 (3)
2010 二月 (2)
2010 一月 (2)
2009 十二月 (2)
2009 十一月 (10)
2009 十月 (3)
2009 九月 (5)
2009 八月 (1)
2009 七月 (5)
2009 六月 (3)
2009 五月 (5)
2009 四月 (4)
2009 三月 (3)
2009 二月 (7)
2009 一月 (5)
2008 十二月 (4)
2008 十一月 (4)
2008 九月 (9)
2008 八月 (1)
2008 六月 (2)
2008 五月 (5)
2008 四月 (5)
2008 三月 (7)
2008 二月 (16)
所有文章列表
新聞交換(RSS)
部落格文章搜尋
我的連結
原鄉希望守護愛心團
翱翔的飛鷹
想飛的燕子-影音檔
大山豬的窩--賽夏族
國際第四世界運動(ATD)
更生復健服務中心 OPERATION DE-HANDICAP
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想飛的燕子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誰來我家
QR Code
關閉視窗
詠40上主,看,我已到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谷3:31-35
那時,耶穌的母親和祂的兄弚們來了,站在外面,派人到祂那裡去叫祂。群眾圍繞耶穌坐著,有人對祂說:「看,祢的母親和祢的兄弟在外面,要找祢呢!」
祂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祂環視那坐在祂周圍的人說:「看,這就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弚!凡遵行天主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親。」
默想
在上星期六的福音裡,那穌的親戚說祂瘋了。今天我們又看到這些親戚陪著瑪利亞來找耶穌,他們是陪這位老媽媽來找兒子嗎?是要勸耶穌停止祂的工作嗎?或者是要加入比家族或血統更重要,那就是天主的旨意。這是祂生命的熱情和動力,凡不歸順於天主旨意的,就與祂無份。瑪利亞在此時與其他親戚仍是「外人」,她和我們一樣,經過十字架的考驗合格後,就真正成為「在耶穌內」的人。
詠110 上主,看,我已到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谷4:1-20
那時,耶穌在海邊教導人,一大群人圍著祂聚集起來,所以祂上了一隻小船,坐下來;船下來;船在海中,全部群眾都在海邊的陸上。祂用比喻教導他們許多事。祂教導時這樣說:「你們聽啊!有個撒種的人出去播種。(...)」那些跟祂一起的人和那十二人就問這些比喻的含意,祂對他們說:「天主國的奧祕已給了你們,但對於那些外人,
一切都用比喻,使他們看了又看卻不明白,聽了又聽卻不領悟;不然,他們必會悔改,能得赦免。(...)撒種的人撒的是天主的話」那些撒在路旁的,是指人一聽了這話,撒旦馬上來,把撒在他們心裡的話奪去.同樣,那些撒在石地上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立刻高興的話奪去。同樣,那些撒在石地上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立刻高興地接受,但他們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因這話的緣故發生磨難或迫害,他們便立刻跌倒放棄。那些撒在荊棘裡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卻有今世的焦慮,財富的迷惑及種種慾望擠進來,把這話窒息了,不能結出界實。但那些撒在好地裡的,是指人們聽了這話並接受了,結出的果實有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
默想
這段福音再次顯出耶穌「內外有分,親疏有別」的態度嗎?耶穌這樣做似乎很不公平。但回心一想,耶穌給外人和自己門徒的基本教導都是一樣的。祂撒了同樣的「種子」,這樣很公平。祂給門徒快速而確定的解釋,要求門徒結出應有的果實,也是合理,因為他們是門徒。至於外人聽到耶穌的比喻,等於接受了種子。除非他們所有領悟或渴望來跟隨耶穌,否則那種子仍然在他們心裡,因應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天主聖言的能力,不在於量而在於質。
詠24上主!這是尋求祢聖容的子民。
谷4:21-25
那時,耶穌對群眾說:「人帶燈來,怎會用盆子蓋住,或放了在床底下,而不是放在燈檯上呢?因為凡隱藏的事無非為了被彰顯,秘密的事無非為了被顯揚。誰若有耳能聽的,聽吧!」
祂又對他們說:「要留心你們所聽見的。你們用怎樣的尺度衡量,並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已有的,還要給他更多;而那沒有的,連他原有的也要被拿走。」
默想
人看不見,原因很多。除了那發光的燈被完全遮蔽之外,也可能是人寧願留在一團雲霧裡而不出來。在雲霧裡所見的光雖然朦朧,但不刺眼。同樣,我們面對真理的心態和方法,也是如此。有些時候,為免被真理的光所刺痛,我們搬出各種概念、解釋、傳統和祖先遺訓、社會條件和現實限限制等等,來安全地包圍自己,以免被真理的光曲曲折折地射進來,被調合我們的眼光,受我們的操控和宣傳。但耶穌,說凡隱藏的事必被彰顯。願我們敢於接受真理之光,因為真理要使我們自由。
詠37義人的救助是來自上主。
谷4:26-34
耶穌說又說:「天主的國好像一個人在地裡播種,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子發芽生長,他卻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土地自然出產五穀:先發苗,後吐穗,然後穗上結滿穀粒。當穀物成熟時,他便立刻派人拿鐮刀收割,因為收穫的時候到了。」
祂又說:「我們可以把天主的國比作什麼呢?或者用什麼比喻來說明它呢?它就像一顆芥子,撒在地裡時,是地上一切種子中最小的,一種下了,它長起來,成為一切蔬菜中最大的,又長出粗大的分枝,使天空的鳥能在它的蔭下棲息。」
祂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能聽懂的來宣講聖言。若不用比喻,祂就不對他們說什麼,但私下對自己的門徒解一切。
默想
我們睡著時,心肺等各器懂得自動運作,這是天主在人身上的巧妙創造。如果有人在睡前命令自己的心肺如常運作,吩咐小麥要長高幾分,又指揮月亮在明早退回而讓太陽出來,我們都會說這個人是「傻瓜」。要完全控制自己生命中的一切,就像在客滿的飛機上要衝進控制室命令機長做這做那一樣。這種人生充滿憂慮,看不見其他人的存在,也不知道人生是互相依存、彼此幫助的,當中還有天主奧妙的安排。老神在在我們越放手給天主,人生越精彩,越接近天主的廣闊高深。
路1:69-75
主,因為祂眷顧了祂的子民,拯救了祂的民族。
谷4:35-41
那天傍晚,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對岸去吧!」他便離開群眾,就把祂和祂坐著船帶走了,其餘的船也跟祂一起去。但狂風驟起,波浪打入船裡,以致船積滿了水,祂卻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覺。他們喚醒祂,說:「老師!我們快沒命了,祢不管嗎?」
祂醒過來,斥責了風,並對海說:「安靜!不要作聲!」風就停了,海上非常平靜。祂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害怕?你們沒有信德」他們卻非常驚訝,彼此說:「這人究竟誰?連風和海都聽從祂!」
默想
人生像汪洋中的一條船,誰沒有受過風浪?是呀!而且耶穌往往在船尾睡著呢
!聖女小德蘭廿四的生命裡常常是這樣,每天的生活瑣碎重複,也會感到孤獨無助。她的日記裡每隔不久便寫道:「耶穌在我的小船裡睡著了。」她不會因此受到困擾,她的確沒有也不渴望高超飛昇的祈禱經驗。她說:「我在想,祂來我這裡是要找到休息,其他人完全不讓祂休息啊!」她是這樣在靈魂的黑夜裡,看到其中的意義與愛情。她給我們這些沒有耐性的祈禱者,上了寶貴的一課。
梅瑟向人民說:「天主要從眾百姓、你們的兄弟中,為你們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要聽從。正如你們在曷勒布集會的那天,求上主你們的天主說:『我們不想再聽見上主我天主聲音,不想再看見這烈火,免得我們死掉。』所以,上主對我說:『他們說得對。我要由他們的兄弟中,給他們興起一位像你一樣的先知。我要把我的話放在他口中,他要向他們傳逹我的吩咐
。他因我的名所說的話,若有人不聽從,我要親自他算賬。但如果有先知假借我的名說謊或借其他神明的名說話,這位先知該處死。』」
詠95你們今天聽從上主的聲音,不要那樣心頑。
格前7:32-35
兄弟姐妹們:我願意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娶妻的人專心記掛主的事,想著怎樣主歡喜;娶了妻的人卻掛慮世間的事,又想討妻子的心,這樣他的心思就分裂了。同樣,獨身的婦人或童貞女全心掛念主的事,以求身體靈魂皂聖潔;至於已婚婦人卻掛慮世間事務,又要想著怎樣使丈夫歡喜。我說的這些話,是為你們的益處,並不是要陷害你們的圈套;我只願你們作最合適的事,毫不分心地常常服事主。
谷1:21-28
那時,耶穌和門徒進了葛法翁,祂立刻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導人。他們對祂的教導感到驚奇,因為祂教導他們,像有權威的人,不像經師。在他們的會堂裡立刻有一個污靈附身的人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啊!我們與祢有什麼相干?祢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祢是誰:祢是天主的聖者!」
但耶穌斥責牠說:「閉嘴,從他身上出去!」污靈使那人劇烈地抽搐,尖叫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驚訝不已,彼此詢問說:「這是什麼事?這是新的教導,祂居然以權柄命令污靈,而牠們服從祂!」耶穌的名聲立刻傳遍了加里亞周圍各地。
默想
怎樣的話語才有「權威」?不是覆述別人言論的話語、不是聰明的或具攻擊的話語、也不是那些應付現實生活的明智機警的話語。這些話語,只有當它們是出於真實和真理的時候,才有權威,才會帶來真實的效果。有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鸚鵡不被野貓吃掉,就天天教導鸚鵡說:「貓來時就飛吧!」鸚鵡懂得說這話,那人便很放心。但鸚鵡最後還是被貓抓住吃了,因為牠只說不飛。同樣,把話說得好聽,滿口「主啊!主啊!」的人,不一定能進天國。
詠24誰是這位光榮的君王?祂就是上主。
希2:14-18
路2:22-40
那時,按照梅瑟法律,到了取潔的日子,他們便帶著嬰孩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正如上主的法律所載:凡是頭胎生的男孩應獻給天主。(...)於是西默盎雙手把嬰孩接過來,讚頌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祢的話,放祢的僕人安然去了!因為我已親眼看見祢的救恩」,是祢準備好給萬民看見的救恩:這啟示異邦的光明,是祢子民以色列的榮耀。」(...)西默盎祝福了他們,然後對祂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被揀選,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再起來,也是人們反對的目標,且有一把利劍,將刺透你的心靈一一因此揭露了許多人的心思秘密!」還有一位女先知亞納,(...)也上前來讚頌天主,並向有期待耶路撒冷的人談論這孩子。他們按照上主的法律完成一切禮規後,就返回加里肋亞,到自己的城納匝肋去了。孩子漸漸長大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伴隨著祂。
默想
這段福音有三次提到法律:每一項事情都是「按照法律」完成。耶穌滿全了法律的要求,像大部分的猶太人和我們一樣是遵守法律的人。聖神也被提及三次:聖神臨於虔誠者身上,聖神引導他們的相遇,啟示他們認識天主的奧柲計劃,甚至要求他們超出法律,好承行天主的旨意一一聖神這些效果在耶穌身上,要隨著祂長大而越明顯有力。保祿稱法律是未成熟的信徒的啟蒙師,而成熟的信徒是跟隨聖神生活的.祈願信仰年齡少的或是資深的教友,都能領受這兩方面的恩寵。
詠22上主,尋求祢的人都讚頌祢。
谷5:21-43
耶穌又乘船渡到對岸去。當祂還在海邊時,就有一大群人聚集圍繞著祂。這時來了一個名叫雅依洛的會堂長,他一見耶穌,就俯伏在祂腳前,急切地求祂說:「我的小女兒一見耶穌,就俯伏在祂腳前,急切地求祂說:「↑我的小女兒快死了,請祢來給她覆手,使她痊癒,可以活下去!」耶穌便跟他一起去,有一群人跟著,擁擠著祂。那裡有一個婦人,患血漏病已十二年,(...)摸了耶穌的衣服,因為她這樣:「只要我摸到,即使只摸到祂的衣服,我就會痊癒!」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覺得身上的那個病也被治好了。(...)他們來到會堂長的家,祂看見人們在痛哭,大聲哀號,一片混亂。祂便進去對他們說:「為什麼這樣擾亂和哀哭?孩子不是死了,只是睡著了。」他們就嘲笑祂,但祂把眾人趕出去,只帶著孩子的父母和跟祂來的門徒,進了孩子所在的房間.祂握著女孩的手,對她說:「塔里塔,古木!」翻譯出來就是:「小女孩,我吩咐你,起來!」那女孩立刻起身,開始行走;原來她已十二歲。他們非常驚訝.但耶穌嚴厲地命令他們,不要讓任何人知道這事,又吩咐他們拿東西給女孩吃。
默想
會堂長有幾個?正如福音裡也有幾個瑪利亞,但我們習慣除了耶穌的母親以外,都把她們當作是瑪利亞瑪逹肋納。那麼,雅依洛是那些指責耶穌安息日治病的會堂長之一嗎?無論如何,他這個會堂長經驗到天主對人的憐憫如何超越法律和理智。惟有當「心靈」遭遇危難時,我們的人性才稍稍恢復;唯有當會堂長的女兒病重時,他在耶穌面前才回復父親的身份。學習、旅遊和訓練能啟發理智和獲得技能,但「真我」不在於理智而在於心靈。除非心靈開放,否則永遠沒有改變。
詠103上主的慈愛永遠臨於敬畏祂的人。
谷6:1-6
那時,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祂的門徒跟隨著祂。安息日到了,耶穌開始在會堂裡教導人。眾人聽了都驚訝地說:「這個人從哪裡得來這些本事呢?所賜給祂的是何等的智慧,藉祂的手顯出何等的奇能!這不就是那個木匠、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逹和西滿的兄弟嗎?祂的姐妹不是不住在我們這裡嗎?」他們便對祂起了反感。
耶穌就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故鄉、自己的親族和本家以外,到處都受人尊敬。」祂不能在那裡行什麼奇能,除弓給幾個病人覆,治好了他們。他們不信的心態,使祂感到詫異。
默想
人的本性不喜歡改變,因為「改變」是指出人類失去了某種把握,又要付出比平常更多力量去適應。無論是外在的氣候和環境改變、或內在因年齡杏疾病的身體改變、或親人朋友的改變,我們的心神和情緒都會困擾,甚至發出各種言行表示反對,要求變回老樣子。耶穌的同鄉用惡劣的態度,要求耶穌變回一個簡單的木匠之子。但耶穌是強壯的,祂志向堅定,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不再受同鄉不成熟的觀念所限.同樣,我們也需要這種成長突破,別做幼稚的基督徒。
詠48天主,我們在祢的殿裏,默想祢的。
谷6:7-13
那時,耶穌把那十二個人召來,開始派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給他們制服污靈的權柄,並吩咐他們除了手杖以外,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糧食或包袱,腰袋裡不要帶錢,但要穿涼鞋,不要穿兩件衣服。祂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哪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直到你們離去。若有任何地方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要把腳下的塵土跺掉,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
他們便出去宣講,叫人改過自新,驅除了了很多魔鬼,給很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們。
默想
耶穌派門徒出外傳福音的裝備,不是詳細牧民計劃、沒有幾年的神學學習、沒有教理書或播放音樂和電影的工具、甚至沒有住宿的安排或旅程的時間表!馬爾谷福音的描述,也不說明他們這次福傳之旅的任何報告、評告或改進的建議(不像路加福音都有提到)。我們只見這些凡人憑著對耶穌的信心,勇敢地讓自己暴露於各種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境中,執行他們的使命。所以,在我們計劃周詳的福傳工作裡,讓我們緊記耶穌的方式。因為有祂,才使一切產生效果。
詠27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
谷6:14-29
那時,黑落德也聽這事,因為耶穌的名已傳揚開了。有人說:「洗者若翰死而復活了,所以那些奇能在祂身上運行。」另外有人說:「祂是厄里亞。」還有人說:「祂是先知,就像那些先知中的一位。」黑落德聽了卻說:「被我斬首的若翰復活了!」原來,當初黑落德派人逮捕了若翰,把他捆綁在監獄裡,是為了他兄弟斐理伯的妻子黑落狄雅的緣故;因為黑落德娶了這女人為妻,而若翰曾對黑落德說:「你這樣佔有你兄弟的妻子,是違法的!」黑落狄雅便對若翰懷恨在心,想殺死他,但無從下手。因為黑落德敬畏若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義聖潔的人,所以保護著他。黑落德聽若翰說話時,雖然深感不安,但仍樂意聽他。(...)黑落德王非常難過,但在賓客面前已發了誓,就不想拒絕她,於是立刻派了侍衞,下令把若翰的頭來。侍衞便去,在獄中把若翰斬首,將他的頭放在磐子上,端給女孩;女孩接過來,交給她的母親。若翰的門徒聽到這消息,就來為他收屍,葬在墳墓裡。
默想
暴君對付真理和正義的方法,常常是「斬首」,但這反而是叫真理和正義遍地開花的方法。砍一個頭,必有二十個頭長出來,這是黑落德的親身經驗。但由於他的惡行和被罪過重壓的良心,這種經驗總使他難受。若翰永遠是讓黑落德困擾不安的「丟鬼」,提醒他有一個良心。但若翰不能再被斬首了,人沒有辦法殺死自己心裡的鬼,反而杯弓蛇影,看見誰也覺得是若翰復活。黑落德終生承受這詭異的痛苦,相似他的父親大黑落德那因淫亂和濫殺無辜,最終瘋癲而死。
詠23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
谷6:30-34
那時,宗徒們回來,聚集在耶穌身旁,向祂報告他們所做的和所教的一切。祂對他們說:「來,你們獨自去一個僻靜的地方,休息一會吧!」因為有很多人來來往往,使他們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於是他們獨自坐船離開,到了一處偏僻的荒野。許多人看見他們離去,都知道他們要去的地方。人們就從各城步行出來,一同跑往那裡,並且先他們一步到逹。
祂一上岸,看見大批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腸,因為他們好像是沒有牧人的羊群,祂便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默想
雖然耶穌最後還是工作,但祂的大前題是:「休息一會吧!」不僅為了一起吃一餐安樂的飯,要要靜默和祈禱。現代人的電話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用盡一分一秒,使人沒有真正的休息。熱心的教友在工作時間以外,更安排午餐祈禱會、晚上進修各種信仰課程。頭腦一直處於最高效能的速度,甚至幾項工作同時進行。當有些空閒時間,便打開電視或電腦播放節目,讓放鬆的腦不經過濾地吸收時間,便打開電視或電腦播放節目,讓放鬆的腦袋不經過濾地吸收各種資訊。「休息一會吧!」耶穌邀請你和祂一起休息,天知道你累了。
人生在世豈不像在服氏役?他的歲月如同僕人的時日,有如奴隸渴求夜晚的陰涼,傭工人期盼工資。我也好歷經痛苦的長夜,我躺在時間:「幾時天亮?」我起來時想:「黑夜幾時來臨?」我輾轉反側,直到天亮。我的時光飛逝,快如織梭,臨到生命盡頭,毫無希望。祢知道,我的生命只是一口氣,我再也看不見幸福。
詠147請讚頌上主,祂醫治了破碎的心靈。
格前:9:16-19,22-23
兄弟姐妹們,實際上,我可誇耀的理由,並非我傳福音,因為我是被迫去做的,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假如我傳福音是出於自願,我就配得賞報。但如果不是出於自願,我只不過是執行交托給我的職責,那麼,我的賞報又在哪裡?就在於我傳福音時,不收報酬地獻上福音,這樣就沒有濫用我在這福傳職務上的權利。所以,我固然不受任何人的管束,但為了贏得更多人,我甘願作眾人的奴隸。對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要與人共享福音。
谷1:29-39
那時,耶穌同雅各伯和若望進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西滿的岳母病了,躺在床上發燒,他們立刻告訴耶穌。耶穌來到,握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燒就退了,她就服侍他們
。到了傍晚,日落後,人們把所有患病和附魔的人帶來見祂,全城民眾聚集在門口。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疾病的人,也驅逐了許多魔鬼。祂不許魔鬼說話,因為它們知道祂是誰。
清晨,天還未亮,祂便起身出來,到荒野地方去,在那裡祈禱。西滿和同伴們到處找祂,找到了祂就對祂說:「大家正在找祢呢!」耶穌說:「我們走吧!到鄰近的村莊去,我也要在那裡宣講。因為我正是為這事出來的。」於是祂走遍整個加里肋亞,在他們的會堂裡宣講,也驅逐魔鬼。
默想
的碓,每個人都需要獨自一人的安靜時間,讓個人面對自己,回歸真實自己,但這不是指睡眠時間。有些人,尤其青年,很害怕獨自一入的孤寂,怕的其實是面對真實的自己。另一種極端是自我封閑,躲避與人接觸卻流連網絡,現代稱之宅男宅女。耶穌獨自一人的時間並非為了躲避群眾或工作,反而幫助祂更真實地回去與群眾相處。無論祂在哪裡,湧來的群眾不斷請求祂做這個做那個,其中必定有些蠻不講理的人惟有內心充滿平安,才有力量像耶穌那樣應付一切。
詠104願上主因自己的化工而喜悅。
谷6:53-56
那時,耶穌和門徒過了海,在革乃撒勒上岸,把船靠岸拴好。他們剛下船,眾人立刻認出了耶穌,便跑遍那地區,到那裡。耶穌所到的地方,無論是村子、城鎮或鄉間,人們都把病人帶到市集上懇求耶穌允許他們只摸摸祂外衣的邊繸
。凡摸到的,都痊癒了。
默想
每個人都想從耶穌那裡要些東西,耶穌似乎不能自控制地滿足了每個人的意願,然而人們卑微的意願只是想治好病症。耶穌好像有無窮無盡的仁慈和能力,但祂總會希望遇見一些像祂那樣樂意給予和照顧別人的人,能與祂做個朋友。可能就是這個原因,祂喜愛瑪爾大、瑪利亞和拉匝祿:他們安靜地聽耶穌講話,興高彩烈地煮菜給祂吃、求祂來看病重的朋友。耶穌總是明白他們沒有開口的懇求,就給他們做了。我們都曾領受過耶穌給的許多恩典,讓我今天嘗試做祂真正朋友。
詠8上主,我們的天主,祢名在普世何其美妙!
谷7:1-13
那時,在耶穌周圍聚集了法利塞人和一些來自耶路撒冷的經師。(...)法利塞人和經師問耶穌說:「為什麼祢的門徒不遵守祖先的傳統,卻用不潔的手吃飯?」
耶穌對他們說:「依撒意亞對你們這些假善人所預言的真對,正如經上記載:『這民族用嘴巴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朝拜我也毫無意義,所教導的道理只是人的規條。』你們離棄天主的誡命,而拘守人的傳統!」
祂又對他們說:「你們狡猾地廢棄 天主的誡命,只為了守你們自己的傳統!梅瑟說過『要孝敬你的父母』,又說『咒駡父母的人該處死』你們卻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應當供養你的一份已作了科爾班一一獻給天主了。』你們就讓他不再為父母做什麼
。你們就這樣藉著所領受的傳統,廢棄了天主的話。你們還做了諸如此類的事!」
默想
這些專家和學者,給耶穌帶來的不是病人和窮人。他們有權有勢,帶著知識、學說、論據,要與耶穌一分高下。他們不是脆弱的人,總有法律保護自己,並不在乎愛心與仁慈,只著眼於對方的漏洞。所以看到耶穌的門徒不洗手,就加以控訴,那就是他們的快樂和自豪的理由。耶穌直言這些人膚淺和偽善,因為他們把天主的事理高談闊論,自己的生活卻沒有符合天主的誡命.耶穌與他們總是不歡而散。今天,我要帶著什麼來與耶穌見面和談話呢?
詠103我的心靈,你要讚頌上主。
谷7:14-23
耶穌又召集群眾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眾人都要聽我說,也要明白:沒有什麼從面進入人裡面的,能使人污穢;而是那些從人裡面出來的,才使人污穢。誰若有耳能聽的,聽吧!」
耶穌對開群眾,回到屋裡,祂的門徒就問祂這比喻的意思。祂對他們說:「這樣,連你們也不明白嗎?難道你們 不了解:凡是從外面進入人裡面的,不能使人污穢嗎?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入他的心,只進入腸胃,又排泄出去。」這是說明一切的食物都是潔淨的。祂又說:「從人裡面出來的,才會使人污穢。因為從人內心發出的各種惡念,比如:邪淫、偷盜、凶殺、姦淫、貪財、惡毒、詭詐、放蕩、嫉妒、譭謗
、驕傲和愚妄。這一切惡事都是從裡面出來,並使人污穢。」
默想
當法利塞人缺乏內外的整合,不看重內涵時,他們的思想就義無反顧地轉向關注外表、法則和辯論。耶穌提醒眾人,誠於衷而形於外。宗教信仰並不是關心物件和理論,而是關於人,關於你和我!是關於你用哪種心態來面對這世界、面對別人,和面對天主。宗教信仰也不是關於個人的情緒或感覺,而是關於面對耶穌所作的決定與堅持、是關於福音對你的心靈生活起了什麼「化學作用」,那就是:把惡行改掉、改為善行;把詛咒變成祝福;把痛苦變成祈禱。
詠128敬畏上主的人真是有福。
谷7:24-30
那時,耶穌從那裡動身,往提洛境內去。祂進了一戶人家,不想讓人知道,卻總是隱藏不住。立刻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靈附身,一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祂腳前一一這婦人是希臘人,屬於敍利亞的腓尼基族一一她懇求耶穌驅除她女兒身上的魔鬼。
耶穌對她說:「應該先讓孩子們吃飽。拿孩子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好的。」
但婦人回答祂說:「是的,主啊!但桌子下的小狗也吃孩子們的碎餅。」
耶穌對她說:「就憑這句話,你回去吧!魔鬼已從你的女兒身上出去了。」她便回去她的家,見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經出去了。
默想
腓尼基人有高度的文化,發明文字和記錄星象圖。各種工業包括紡織、漂染、金工和玻璃技術,在口代都是一流的。他們是外向且有智慧的民族,是高超工匠和偉大的航海家,甚至去過大西洋.相比之下,猶太人算是內向且封閉的,很少見過海的偉大,卻把他們的湖稱為海,還把外邦人叫作「狗」。。耶穌來到那個外邦人的地方,「遥距」地治好了附魔的女孩。這是耶穌與外邦人初步接觸的情況就是「不接觸」,不像祂摸摸痲瘋病人或拉著女孩的手起來,卻更顯出耶穌超凡的能力,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詠32罪惡蒙赦免的人,真是有福。
谷7:31-37
那時,耶穌又出發,離開提洛地區,經過漆冬,沿著加里肋亞海邊,來到十城區。這時,人們帶著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到耶穌,求耶穌給他覆手。耶穌帶他離開人群,來到一邊,用手指伸進他的耳朵,又吐唾沬抺他的舌頭,然後望天歎息,對他說:「厄法逹
!」就是說:「開了吧!」他的耳朵立刻開了,舌結也解了,開始清楚地說話。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把這事對任何人說,但祂越囑咐,他們越到處宣揚。人們知道後不要把這事對任何人說,但祂越囑咐,他們越到處宣揚。人們知道都不勝驚奇,說道:「祂所作的一切事都好!祂使聾子聽見,啞巴說話!」
默想
十城區也是外邦人的地方,人們帶這個聾啞人來見耶穌,只期望祂覆手。可是,與昨天「遥距醫治」的事件相反,耶穌拉著他走了一段路,又「用手指伸進他的耳朵,又吐唾沬抺他的舌頭」。這麼多的接觸,使我們覺得奇怪,而且更沒有提及信德、得救或驅逐魔鬼的事。我們要怎樣這事件呢?祂這樣做,有沒有破壞了祂在我們心裡的形象?如果真的破壞了,那表示我們對耶穌的認識開始有突破,這種突破能幫助我們信德的成長,因為耶穌總不受我們觀念的限制。
詠90上主,世世代代,祢是我們的安宅。
谷8:1-10
在那些日子裡,又有一大群人聚集,他們沒有什麼東西吃了。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很憐憫這群人,他們和我一起已經三天,已沒有什麼東西吃了。我若打發他們餓著肚子回家,他們會在路上暈倒,因為有些人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祂的門徒回答祂說:「在這荒野的地方,人從哪裡找到食物這些人吃飽呢?」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
於是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祂拿起那七個餅,祝謝了,擘開,交給祂的門徒擺上給眾吃了,他們就把食物擺上給群眾。他們還有幾條小魚,耶穌祝福了,吩咐他們也擺上給大家。大家吃了,也吃飽了,而剩下的碎塊收了滿滿七籃。當時在場的人約有四千。耶穌打發人群離去,立刻與門徒們上船,來到逹奴逹地區。
默想
這是耶穌第二次增餅的奇蹟。第一次是發生在猶太的人的地區,用猶太人的話語來祝福,人們吃飽以後收集了十二筐餅。匡是猶太人用的籃子,表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和十二宗徒。耶穌這次增餅是在外邦人地區,用外邦人的話語祝福食物,人們吃飽以後收集了七籃餅。籃是外邦人用的,七是指猶太人所認定的一切外族的總和,也指初期教會選立的七位執事。這對我們外邦信徒來說,非常有趣!原來耶穌在祂最初開始的使命裡,無論教導、醫治和增餅,外邦人已參與其中了。
詠32上主,祢是我的避難所,在我四周洋溢著獲救的喜樂。
格前0:31__11:1
兄弟姐妹們,你們無論或吃喝什麼,一切都要光榮天主而作;但你們不可以使猶人、希臘人或天主教會的人跌倒。你們要像我這樣,在一切事上盡力使每個人喜悅,不求自己的益處,卻為大眾的益處著想,使他們也能得救。你們要效法,正如我效法了基督一樣。
谷1:40-45
那時,有個患痲瘋病的人來找耶穌,跪下求祂說:「如果祢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動了憐憫的心腸,伸出手來摸摸他。對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痲瘋病立刻離開了他,他就潔淨。耶穌嚴肅地警告他,立刻催他離開,對他說:「你要注意,不可把這事告訴任何人!但去找司祭檢驗你,為你的潔淨,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作為證據。」但那人一出去,就開始極力宣講,把這件事傳揚開了,使耶穌再不能公開進城。但即使祂在外面偏僻的地方,人們還是從各地來找祂。
默想
無論在哪個時代,痲瘋病患都都是隔離的邊緣人。即使現代社會,痲瘋病已有藥可醫;但他們痊癒後,外表的改變使他們難以融入大眾社會,他們的子女也可能承受歧視。教會和社區慈善團體有各種服務,有義工和醫療隊,探望些住在痲瘋康復村的人,安排節日的表演和活動;又協助他們的子女入讀常規學校,使他們能像常人一樣身心健康成長。除了痲瘋病者以外,現代社會裡的邊人也不少,例如:獨居老人、留守兒童、長期待業者,等等。我們也要向他們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