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作品集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19184938_635142374064636_5194572801744233928_n.jpg

情人杯

情人山下,陶土涵容咖啡香中故事,

化為咖啡杯的樣貌,

聆聽著每一個有緣人的心情故事,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3) 人氣()

文字: 原客文化工作者 廖賢德老師 (比令•巴亞斯)

不管酷暑炎熱的夏日,亦是寒冷寂靜的夜
家燕歸去來兮,芽悟-巴善永遠在那長方桌中,陪伴遠來的朋友。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文字: 原客文化工作者 廖賢德老師 (比令•巴亞斯)

2008年初,德蘭中心家訪院童山上的家人,載著安娜修女、社工慧君、小朋友到後山養老部落,回程在那羅部落院童的家。時至冬天午後,冷颼颼的山風,溫暖的冬陽,暖暖灑在那羅部落。安娜修女說:我們先到錦屏國小後面林春黛家。那不是我想去拜訪的林先生家嗎?一陣思緒未定,德蘭與林家的關係,車輛已上陡玻轉進林家。下車後在屋前等候的是坐在輪椅上的一位女人,見面迫不及待告訴她來過幾次,看無人而離開,聽著我說:她靦腆笑笑也不大聲叫,或等一下。看我這樣子跑出來還追得你嗎?說的也是!巧遇!出自善念,來自緣份!在德蘭當課輔志工熟悉山路帶著修女家訪,是一份心喜工作,人生最快樂之事,莫過於如願以償!認識後知道她泰雅名〝芽悟〞。

虔誠的宗教信仰,支持著行動不便坐在輪椅上的芽悟,小時候得小兒麻痺症,小學時德蘭中心度過畢業,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年齡成長,輾轉天主教機構求學成長學習,感念德蘭撫育之恩,回部落,緣續感恩情。人成長過程中,有了許多不幸與無奈或與生俱來與眾不同的容貌,使這樣的人比一般人早生智慧,提早認知生命本有的不完美,認清自己的定位,適應這個社會,也更能體諒別人。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文字: 原客文化工作者 廖賢德老師 (比令•巴亞斯)

青山依舊在,笑我癡何在,田野工作一山又一山,一個部落又一個部落走下去,那羅部落行徑何止百回,07年2月16日,農曆年將至習俗過年,在家中團員過年,紀錄原民過農曆年有多少受漢文化影響。住部落探究竟是想要了解的過程,不顧除夕團圓的夜,依舊整裝上後山,清晨那羅路上,路間亭邊插著飄揚的旗子,寫著四個斗大的字,「現代泰雅」好奇心驅使沿著旗子,看到3X3籃球賽,喔!原來如此,好一個現代泰雅還以為是過年期間舉辦抓山豬比賽呢!

橫布條沒寫主辦單位,也不是宗教團體活動,也非企業團體贊助活動,誰推動了這一場屬部落純運動籃球3X3友誼賽?所見初聞,要問究竟,才有訪談的紀實資料。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字: 原客文化工作者 廖賢德老師 (比令•巴亞斯)

1980年後,尖石後山步道逐漸打通,交通已不是問題,碎石路面剛挖的山坡地逢雨即崩,不過也縮短了長途跋涉的距離。那羅一條與後山聯絡道路,一條原始風貌的步道,那羅部落旅人歇腳處,從此劃下了句點,「百里邊關一日返」。

往後的多年,部落田野工作頻頻進出那羅部落往後山,那羅部落還是無緣走進一戶人家,人文紀錄開始,經途中,路旁一座教堂十字架,最為印象深刻。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字 : 原客文化工作者 廖賢德老師 (比令•巴亞斯)

日治時代以前那羅部落,泰雅人稱「濟母蘭」(Chimulan)意喻開墾的地方,濟母蘭有一座標高1157公尺泰雅人稱拉洛山(Lalu)有許多野生柿子。日人據台改為柿山部落為地名。現柿山分所還沿用日治時期柿山警備分所名稱。國民政府來台後以泰雅話(Lalu)直接譯為國字〝那羅〞沿用至今。

1974年初入尖石那羅部落是新竹客運終點站,當年往返那羅或後山秀巒玉峰的部落人搭客運到此,就需靠雙腳返居住地。從竹東到那羅早上第一班客運車在碎石路面行駛,車上是擠滿了人,加上我們裝備返回部落人的大包小包糧食日用品,大家肩與肩接踵著,車上是濃濃的酒味及灌進車廂的塵土飛揚,到了那羅已是暈頭轉向。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 原客文化工作者 廖賢德老師 (比令•巴亞斯)

1974年冬日,一群活躍山林年輕人,「中科院」登山伙伴探訪竹縣後山部落群,玉峰秀巒。主要登日治時期,鎮壓原住民抗日築起的一座堅實紅磚砌壘堅固堡壘「李棟山」,固若金湯聳立在「李棟山」標高1980公尺高點。

是日,第一晚借住馬美部落家,第一次近身接觸泰雅族人與紋面Yaki。第一日早上登頂,站在李棟堡城門上,寫著「憤守其一」城牆,可知當年戰況慘烈,城堡對日軍的重要性。「憑弔」四周原住民最簡單的槍枝弓箭攻其精良武器日作戰悍衛祖先土地,令人建立敬仰。下山走稜線步道經桃園三光部落,進下巴陵上巴陵,走泰雅族最北遷徙的一對古道巴福越嶺,從台北縣烏來福山部落返回,歷四天三夜。

na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